第四百七十五章 家乐兴起(2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7157 字 2021-04-23

清时期家班及职业戏班演出牡丹亭概况》同样认为《牡丹亭》在明清时期的演出概况主要在体现在家班演出、江湖职业戏班的演出两个方面。

而家班演出的场所是厅堂,观众主要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江湖职业戏班演出场所则在城乡间流动,主要观众是平民百姓。

由此,因为观众身份、修养的不同,导致他们对《牡丹亭》演出的欣赏旨趣各异。

nt中的鲍家班》一文,认为小说中的戏曲现象当是清代初年戏曲状况的侧面反映。

至于对职业戏班的研究,在张发颖先生的《中国戏班史》第五章《明代一般营业戏班及其营业演出活动》和第十四章《地方戏曲民间职业流动班社》(包括陕西秦腔班社、山西晋剧班社、四川川剧班社、湘剧班社、苏州与维扬之戏剧班社等)分别对明清两代的民间职业戏班的组织形式和演剧状况进行了论述。

以及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第六章《明代职业戏班的演出》中梳理了职业戏班从元代为人不齿的“戾家子弟”到明代“行家子弟”的身份转变,认为职业戏班在弋阳、余姚、海盐腔,尤其是昆山腔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到第十二章《清代职业戏班与戏园》则分别讲述了职业昆班(包括苏州、北京、南京和扬州的昆班)、京腔(北方的弋腔,又称高腔)戏班、秦腔戏班、徽班的情况。

而说到这方面的论文有刘庆《明清时期职业戏班的管理环境和竞争策略》及《明清职业戏班财务管理的初步考察》,上文论及戏班组织制度和经济行为时已介绍,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还有刘召明先生的《晚明职业戏班演剧活动初探》一文认为晚明是职业戏班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职业戏班数量大,活动范围广,演剧活动频繁,风格鲜明,对于声腔剧目的传播与交流、表演艺术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戏剧文化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家乐戏班无可比拟的作用,奠定了其在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秦翠红则在《试论明清商人对职业戏班发展的积极影响》一文当中认为聘请职业戏班是商人看戏的重要途径,并且商人一般在酬神赛神还愿。

像是有喜庆丧葬之需或者自家娱乐、宴客,巴结各级官吏等情况下聘请职业戏班前来搬演,故而往往会尽力选择名班,这使其花费的钱财不可胜数,许多戏班都争相成为商人青睐的对象。

因此商人对戏班的选择及其对戏班演出的评价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戏班努力提高演艺水平。

不过可惜的是,以前对宫廷戏班的研究却并未专门化,大多是置于宫廷演剧的大标题之下,没有细分下去,深入下去。

到了年代前后,有三部以清代南府、升平署档案为原始资料的戏曲论著问世,它们是朱希祖《升平署档案记》、周明泰《清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王芷章《清升平署志略》。

这三部论著开启了研究升平署档案的先河,而其对原始资料的辑录为后来学者的研究了很多方便。

由此张发颖先生的《中国戏班史》第十章《清代宫廷戏剧设置及其传进民间戏班》分“宫廷内的戏剧设置”、“宫廷内的戏剧演出”、“咸丰皇帝与慈禧太后传进民间伶人与戏班”、“慈禧太后临时承应与清点承应用戏举例”、“慈禧太后对戏班的管理与赏罚”几节,对升平署档案所存资料进行了梳理。

还有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也对明清两代的宫廷演剧分章进行了论述。

也有范丽敏的《清代北京戏曲演出研究》前三章中分别对清初至咸丰末年(雅部极盛,花部初萌)、咸丰末年至光绪中叶(雅部兴盛,花部增长)、光绪中叶之后至宣统三年(花部极盛,雅部极衰)三个时期的内廷演剧组织的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

他的书中分述了教坊司、南府、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