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狗(2 / 5)

秦吏:番外 七月新番 5459 字 1个月前

舍人大声嚷嚷,亭长、求盗等人都忙不迭地跑出来。

虽然亭部直接归县尉署管,但每逢遇到案子,狱掾署都要派人下来,喜四舍五入也算他们直属上司,岂敢怠慢?于是求盗跑去替喜安顿马车,亭长亲自撑伞生怕把喜君淋湿了,舍人则进门去撵狗,以免这狗东西不识贵人乱吠一气。

众人正要迎着喜进去,喜却提醒他们漏了程序:“亭长、舍人,还是先看看我的验传罢。”

老舍人忙道:“喜君这些年在此投宿多次,吾等难道还能不认识你么?”

喜摇摇头:“律令如此规定,我身为狱掾,岂敢知法而违?”

这是商君立下的规矩,商君也因此而死。喜遂一板一眼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验传,以及代表他可以在亭中享受较好食宿待遇的官印,看着亭长、舍人仔细登记完毕,这才往里走去。这时喜又看到亭廊两侧挂着不少法令公文和通缉要犯的描述,遂回头提醒他们:

“不止是我,非常之时,恐生非常之事,每个来投宿的人,其验传都要仔细检查!切勿大意!”

……

喜所说的“非常之事”,主要是担心会有隶臣妾和罪犯趁乱逃亡,毕竟与安陆县隔着云梦泽及长江,就是楚国江南地,尽管自白起破郢后,数十年来楚国一向畏秦,没有大规模交战,这一带基本维持了和平,但时不时也会紧张一下。比如去年南郡就一度备警,泽中也时常会有些非秦非楚的盗寇出没,亭部五兵齐备,亭长求盗也多提拔孔武有力之人担当,是维护治安的基层枢纽。

这亭舍不大,就是个二进的院落,有一株落了一半叶子的老樟树屹立,地上铺着开裂的砖,舍人将喜带入了专门接待官员的“东舍”,这大概是小亭部最体面的地方了,还摆放着一个矮案几,上面有惨白色的虫蜡烛。舍中虽然器物略显陈旧,但都打扫擦拭得很是干净,看得出舍人颇为细心。

离吃饭还有半个时辰,喜合上门后也无事可做,就坐在案几后,想趁着天还没黑再看会书——乐作为下属很懂喜的习惯,来通知他回县里,竟还顺手带来了郡中刚刚下发的《封诊式》。

所谓封诊式,便是秦国狱吏系统内部的文书,一般由廷尉下令整理,收集每年各郡上报的大案,择其典型编撰在一起,再下发给各郡狱吏法官学习。每一篇都极其详细,除了罪犯的手段外,连案件中的勘察、审讯、定罪等步骤,也都一一在册。

今年的《封诊式》共列举了20个案例,从盗窃案到命案、逃亡案应有尽有,最吸引喜注意力的,还是名为“魏盗杀安、宜等”的一桩案子。

此案发生在秦国关中的故都栎阳,一位士伍与两名女子被发现死在高门宅第的一间屋子中,头与颈部都有刀斩的伤口,现场留下了一件赭裙,也就是土红色的衣裳,很像城旦刑徒的服装。而死者的布衣、裙和襦,甚至连绔、履都被剥走了。

这个案子最初迷雾重重,多亏负责破案的“令史”日夜搜捕,这才顺利侦破。原来凶手是一个来自魏国的俘虏,他被带到秦国关中做隶臣,找到机会逃了出来,本来只想偷盗凑齐回魏国的路费,却惊动了主人,于是他拎起室内的刀痛下杀手,跑出来后卖掉那些剥来的衣物,买了把大刀准备继续作案……

罪人最后被判处“磔”刑,侦破此案的令史因功被推举为郡卒史。廷尉和御史府便将此案记录下来,公布诸郡,以勉励广大秦吏学习……

读完之后,喜心生感慨,倒不是觉得此案究竟有多奇,更离谱曲折的案子多得是,只是他看到破案令史的经历,忽然想到了自己。

这位栎阳令史已当了二十二年小吏,方得升迁,而自己呢?喜于今王四年时被聘为乡吏,协助云梦乡啬夫处理文书;六年,因“文毋害”而提拔到安陆县城做令史,六后来又辗转调去了同郡的鄢县;十二年时,因为业余能力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