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重典治乱(2 / 2)

强起来,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

即便是朱慈烺普及了农作物,即便是改进了火器,然而大明王朝想要一下子强盛起来,也绝无可能。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过程,才是一个治理国家的正常思路。不得不,崇祯皇帝成长了起来。

虽然这很枯燥,实际上是极其的枯燥。可既然自己当了这个皇帝,肩负起了振兴大明的重任,那这一切就都是崇祯皇帝的责任。

朱慈烺也来了,并且带来了军医。崇祯皇帝的病情,也逐渐好转了起来。

而定兴县的案子,则才刚刚开始。就因为这个私自开采银矿案,使得锦衣卫们空前的忙碌。

这个案子牵连之广,比之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的蓝玉案不遑多让。崇祯皇帝回京之后,便开始大力的整顿吏治。

第一件事就是,让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停摆,由锦衣卫接管此案。

明代审判机关合称“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代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大理寺成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事立断”的权利。“三法司”之间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特点。

为什么崇祯皇帝直接废掉了三法司,就是因为牵连这黑银矿案中,有大量的三法司官员牵涉其中。

所以,定兴县的银矿案,只有锦衣卫有独家审讯调查权。最终调查结果上报崇祯,最后由崇祯皇帝亲自决断。

崇祯皇帝要在朝中重新大洗牌,虽然这很有可能动摇国本。可当此时刻,唯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方可彻底根除顽疾。

而锦衣卫,也得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职权。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街道上,白天黑夜到处都是锦衣卫抓人的影子。

官员们胆战心惊,生怕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明明今日还在朝堂安心的上朝,搞不好明日就被锦衣卫下了诏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