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2 / 4)

强,但陛下身为天子,理应三省吾身,察纳雅言,新政施行过于急躁,致使没有考虑到某些人的利益,但臣以为,即便如此,藩王因此作乱也是大逆不道,是以……臣也附议。”

崇祯一开始听范景文说话还有点皱眉头,可这范景文前半句是在数落崇祯皇帝的不是,结尾却又话锋一转,站在了温体仁的立场上,不由得莞尔。

这是范景文典型的说法方式,范景文是今年才经过陈奇瑜等人推举入阁的,与温体仁相比,范景文议政总会从两方面看问题,这让崇祯皇帝极为欣赏。

虽然崇祯皇帝有些乾纲独断,但他并不希望朝廷成了他的一言堂,即使是圣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希望自己有错时,有人敢站出来仗义执言,但前提是你说的必须有道理,别给他整之乎者也孔曰孟曰那一套。

与温体仁、洪承畴、陈奇瑜等几人坚定的帝党不同,范景文算是中间派,只要是符合朝廷利益的,有助于改善国计民生的、有助于崇祯皇帝成为圣君的,他都没有意见。

这位被儒学浸润一辈子的老忠臣,尤其看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认为不论朝廷新政多么令他们不满,这些藩王都不该以造反来作为抗议手段。

“臣也赞同范大人的说法。”

“臣附议。”

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吴甘来、兵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熊文灿相继出班赞同范景文的观点。

这二人是与范景文一同入阁的,这就跟同科中进士一般,隐隐的使他们三人互相支持。

“其他爱卿们呢?都什么想法,朕想听听。”崇祯皇帝仍旧笑着对群臣道。

内阁之中洪承畴在山陕治理鼠疫,杨嗣昌刚发来奏疏,目前应该还在回京的路上,宋应星只是挂了个内阁的虚衔,一直在玉泉山研究高科技。

有了内阁所有人的表态,其余朝臣哪里还敢不开眼胡乱发表意见,所以听了崇祯的话,当即都跪地请旨道:

“臣附议!恳请陛下出兵讨贼!”

温体仁等内阁成员见朝臣意见竟如此统一,便也跟着其余朝臣跪地请崇祯皇帝下旨,出兵讨贼。

不过不少朝臣心里都疑问连连,半个月前衍圣公发布讨伐檄文时,朝臣们都忧心忡忡的,内阁并部朝臣都写了奏疏希望崇祯皇帝从军营回来主持朝政。

但崇祯皇帝竟然对此置之不理,直到昨日才从军营回到京城,这让朝臣们十分想不通,毕竟都火烧眉毛了,你这当皇帝的难道就不着急吗?

尤其是现在的崇祯皇帝,一身龙袍坐在龙椅上一直都笑眯眯的,仿佛藩王造反跟他没关系的样子,尤其是说话的语气都如沐春风,笑意中甚至透着一丝兴奋,这就很离谱。

“嗯,诸位爱卿平身,你们的意见朕知道了,不过在此之前,为何朕只听到你们要朕讨伐藩王,此番动乱是孔胤植发起的,何以不听你们说让朕讨伐衍圣公?”崇祯皇帝笑道。

他当然兴奋,事实上在得知孔胤植发布讨伐檄文的那天,崇祯皇帝兴奋的拉着黄得功和周遇吉在军营里喝了个酩酊大醉,当然,只有崇祯皇帝自己醉了。

布局好几个月,这些他想铲除、却又不好下手的家伙们终于都坐不住了,不论是宗室、还是衍圣公,犯些小错崇祯皇帝还真不好下狠手,否则就会遭人诟病。

但你们敢造反,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管他三七二十四、三八妇女节,不论是谁、不论你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只要你敢造反,崇祯皇帝就能名正言顺的灭了你。

“这……”

众朝臣闻言皆是不知如何作答,就连温体仁也没敢直接站出来回话。

原因很简单,儒学是天下文人的精神支柱,而衍圣公一脉又是儒学的支柱,历朝历代,衍圣公皆是儒学的代表,衍圣公倘若倒下了,谁知道以后儒学将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