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潜艇基地(一)(1 / 2)

双鹰旗下1 准噶尔刀王 3051 字 2021-07-27

在暂时解除了东方占线的巨大威胁之后,欧洲的战局暂时稳定了下来。

由于战争爆发,海军舰队的规模在急骤扩大,部分帝国海军学院的学生不得不提前结束学业,加入到了帝国海军当中。比如原来位于的里雅斯特科佩尔岛上的帝国海军学院里潜艇专业的学员本身就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多了一年的学制,其后还要在一艘近海训练艇上呆上一年,才会被正式分配到潜艇部队。

但是现在,这个过程被缩减成了三年。

第一艘现代意义的潜艇是爱尔兰裔麦国人约翰?菲利浦?霍兰在1878年所发明的,经过多年来锲而不舍的努力,使得他相继建造的“霍兰”型潜艇性能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霍兰”型潜艇一问世,即得到了英、法、德三个欧洲海军强国的重视,各国海军都购买了几艘“霍兰”型潜艇开始了对潜艇的研制。后来,霍兰建造的第9艘潜艇——“霍兰”9号潜艇终于得到麦国海军的认可,并且于1900年4月被麦国海军购置,成为麦国海军的第一艘潜艇。

随着潜艇加入各国海军舰队,标志着潜艇从此成为海军的新式武器而走上世界海上战争的舞台。

虽然约翰?菲利普?霍兰在潜艇技术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但是法国和德国却在潜艇的研究和设计、建造技术发展方面后来居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德奥帝国把更为安全的柴油发动机搬上了潜艇,而法国的马克西姆?劳伯夫在1892年建成的“一角鲸”号

潜艇采用的是双壳体结构,与“霍兰”型潜艇的单壳体结构完全不同。

潜艇作为一种新型海战利器甫一问世,作为世界海洋霸主的英国人即感受到了对于自身的切实威胁,皇家海军总司令威尔逊上将声称“潜艇是一种“卑鄙、邪恶和无聊的武器,出于‘道义’方面的考虑,应当禁止各国海军在战争中使用这种‘邪恶的武器’!”但有意思的是,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前,英国皇家海军却是世界上装备潜艇最多的国家。

从1890年到欧洲大战爆发时,已经有许多海军国家逐渐认识到潜艇具有的军事作用和战争潜力,积极发展和扩充本国的潜艇兵力。在这期间,潜艇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从海防型的近海潜艇逐渐向远洋型潜艇方向转变。

由于当时的各个海军强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各个国家对于所谓“远洋”的概念理解也各不相同。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它的假想敌人是德国,因此一旦德国与英国之间爆发战争,英国潜艇如果要航渡到德国海域去执行作战任务的话,就必须至少要具有3800海里的续航力。只有在具备这种程度续航力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英国皇家海军潜艇在德国的海域里保持10昼夜左右的作战巡逻活动时间。英国皇家海军根据这一具体情况所定义的“远洋”概念是指从英国的朴茨茅斯到波罗的海或是地中海海域的巡航距离,即3800海里左右。

但是,德国海军制定的战时策略是,一旦英德之间的战争爆发,德国海军潜艇的主

要任务是拦击和消灭驶往英国的舰艇和海上运输船只,为此,德国海军潜艇就必须要绕

过苏格兰之后进入大西洋或爱尔兰海。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德国海军潜艇的续航力至

少需要在6000海里以上。因此,德国对于“远洋”的定义是6000海里的距离。

在欧洲大战爆发之前,英国皇家海军采取的战略是在近海封锁敌人的基地和港口,这样既可挫伤敌人的战斗力,又能保护英国的海上运输安全。英国海军认为最能胜任此项任务的就是潜艇。因此,英国海军也需要大力发展潜艇兵力。到1904年时,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拥有87艘潜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舰队,而德奥海军则紧随其后拥有83艘各型潜艇。

由于德奥海军潜艇需要执行远洋破交